在制藥、食品及化工領域,
蠕動泵硅膠管因長期運行產生的白色碎屑問題,正成為設備維護與產品安全的關注焦點。這些碎屑并非單一成因,而是材料析出與機械損傷共同作用的結果,可能引發輸送介質污染、泵體磨損加劇等連鎖風險。

1.析出物:材料降解的微觀痕跡
白色碎屑的成分主要源于硅膠管內部助劑的析出。在硫化過程中,若使用雙二四硫化劑,其分解產物2,4-二氯苯甲酸會因與硅膠相容性差,在冷卻后遷移至管壁表面形成白色結晶。此外,未充分硫化的硅膠管在高溫或長期應力作用下,可能釋放未反應的硫化劑、催化劑殘留物,甚至因羥基含量過高導致硅膠氧化生成白色硅氧化物。例如,某實驗室檢測發現,使用劣質硫化劑的硅膠管在運行200小時后,管壁析出物中2,4-二氯苯甲酸含量高達0.3mg/cm²,遠超食品級材料標準。
2.機械損傷:應力與摩擦的物理破壞
長期運行中的機械應力同樣是碎屑來源。當蠕動泵硅膠管在泵頭內過度彎曲或與法蘭邊緣摩擦時,管壁表面會因疲勞產生裂紋,進而剝落白色硅膠微粒。若泵頭轉輪卡死或轉速過高,摩擦產生的熱量可使局部溫度升至140℃以上,導致硅膠管軟化、分解,釋放出白色硅酸鹽顆粒。某藥企在連續運行72小時后發現,泵管出口處碎屑中硅酸鹽占比達45%,經排查為泵頭壓塊與管壁摩擦過熱所致。
3.應對策略:材料優化與運維升級
解決碎屑問題需從源頭與過程雙管齊下。在材料選擇上,推薦使用鉑金硫化體系替代雙二四硫化劑,其高抗黃性與無析出特性可降低90%以上的白色結晶風險。同時,采用二次硫化工藝可去除殘留助劑,但需注意控制溫度以避免黃變。運維方面,需定期檢查泵頭轉輪靈活性,確保管路拉直且無多余松弛,并安裝專用卡箍防止管路偏移。對于輸送腐蝕性介質,建議選用氟橡膠或聚四氟乙烯復合管,其化學穩定性可減少材料降解。
隨著工業對純凈輸送要求的提升,蠕動泵硅膠管的白色碎屑問題已從技術細節上升為質量管控的核心議題。唯有通過材料創新與運維升級,方能確保設備長期穩定運行,守護生產安全底線。